院长邢正华教授每周一篇《风水学》文章---七十一篇

编辑时间:2014/7/24 13:32:07    浏览次数:2413

二、理想风水模式的基本结构特征

 

从上述理想风水模式及一系列典型的风水景观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类基本的特征其一是资源特征即山青水秀、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植被茂密等。这类特征具有直接的现实功利意义可以称之为现实的农耕生态因子。

第二类属于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它们并不都具有现实的功利意义甚至于对现实的物质生产和生活具有消极的意义通过它们我们可以认识理想风水的更深层的意义这些基本的结构特征包括:

1.围护与屏蔽

理想风水的明堂四周“众山维维如城关所以保障龙气也”即所谓罗城周密。罗城之内又有水城:“明堂上溪涧沟渎关阑龙气有如城之为保障……水城贵环抱征聚”《山龙类语》。在此罗城、水城之中穴之两侧又有护沙环抱;前有朝山、案山为屏构成了一个多重围护与屏蔽空间。除自然的围护与屏蔽结构外人工构筑的围墙、照壁、穴场四周的风水林则大大强化了围护与屏蔽功能。

2.界缘与依靠

理想之穴必取依山傍水之势最宜于山脉止落之处明十三陵园处在华北大平原之边缘一隅而各陵又取于十三陵盆地之边缘便是典型之例。北京西山各寺庙选址也多有此特征(如下图)。至于平洋风水中的骑龙、挟龙和攀龙三格无不界依于水。

   

3.隔离与胎息

理想风水结构中穴与周围基相景观(Matrix)之间形成某种空间上的隔离与对比大山中求小山小山中求鹤立于鸡群者从而使穴场相对独立。穴场或深入水中形成半岛或四周流水缠绕而成岛屿。穴虽有窝、钳、乳、突四类而又以“突”为穴星之总的理想特征:所谓“凡穴星起顶皆谓之突”“穴不起顶非真穴”(《撼龙经》将国注)。即穴乳突于明堂之上“如盘盛杯如茵籍足”俯瞰明堂环视罗城。穴虽依靠祖宗父母之山但枕山必须“结咽束气”“呈蜂腰鹤膝”似绵又断这就是所谓山龙之胎息(如下图)。胎即穴场源自祖山、父母山怀胎分枝而出。自则指穴自父母山孕育之后而有出息脱离父母山再起玄武脑而后结穴。除上述各实例外由胎息而形成的隔离特征在下图所示案例中更显而易见。

           

就水龙而言则“龙以杆行穴以枝结”。大江大河奔腾一泻千里只不过是公龙过客而已无以成胎息。大湖大荡“其势散漫虽居中正犹难聚气如外荡阔大而有一隅内蓄小荡则与嗡水入口相似。又如外荡直奔而有一隅稍稍曲入其间即有沙角关阑。外来众水于此驻足是即大荡为杆小荡为枝大荡为漏道小荡为息道即是龙胎为贵地。”(《归厚录·巨浸章》)。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被风水行家称为贵地的汕头达壕开发区(如下图)南海巨浸在此形成一港湾成为相对独立的空间又有龟蛇两山锁口。

       
4.豁口与走廊

罗城围护中的明堂和沙水环抱中的穴场决不是完全封闭不透的在此层层围合的理想空间中有水口和气口与外界相联系。水口为“水既过明堂与龙虎案山内外诸水相会合流而出之处”(《山龙类语》)。一般可理解为罗城之豁口或门护。水口忌空阔直泻泄漏堂气喜紧狭回顾玉辇捍门。水口两侧之关山称水口星其中高峰绝立者为捍门星最宜交牙紧闭关阑水口。上述案例中的龙虎、狮象、龟蛇等各对山峰即构成理想的关阑之势。水口之外宜有罗星所谓“水口如咽罗星即舌”。穴也需要有穴口否则便为死气一潭“穴口呼吸必向虚处”(《山龙类语》)。下图为深圳宝山墓园对穴口(气口)之考虑。穴口之左侧为白虎山右为青龙山透过穴口一草泽丰茂的山间盆地豁然在现朝山案山远近朝揖妙不可言。

                 

豁口在空间上的延伸便形成走廊它可以是完全自然的河谷走廊或溪涧穿越重重罗城将明堂与外界相连也可以是人工的或通过人工对自然原有结构强化而形成如上十三陵中连结各陵、贯穿明堂的神道。幽蔽的寺庙道场常常通过曲折的石阶甬道与外界联系(如下图)。天童寺中的“深径回松”香道便是一典型的人工走廊(如下图)。

          
5.小口与符号

除上述几种整体结构特征外风水中往往通过一些具有象征意义(也或兼有种种功能)的小品和风水符号来实现或强化风水的某种理想特征。如塔、亭、牌坊、石敢当、照妖镜、符镇图案、护门神之类。

               

上述这些理想风水景观的结构特征不能简单地在现实的功利意义或农耕生态意义上来解释特别是在阴宅风水中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可以肯定阴宅风水中的气感而应鬼福及人父母遗骨得生气而返生则后代也可乘生气而福禄永贞的逻辑是荒谬的(详后)那么它们的意义又何在?这个无所不在的模式又来自何处?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下独立于风水说或先于风水说而形成的其他几种理想景观模式及其结构特征以此来证明理想风水模式来源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它有着更深层的意义

上一篇:院长邢正华教授每周一篇《风水学..     下一篇:院长邢正华教授每周一篇《风水学..
首页 | 领导风采 | 专家介绍 | 论文发布 | 最新动态 | 案例展示 | 常识 | 业务范围 | 易学培训 | 用具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7092号-1 名称: 中国国际文化研究院 网址:www.gjfswh.com

中国国际风水文化研究院、国际风水文化研究院地址:香港九龙旺角道33号凯途发展大厦7楼   电话:00852-27935511 联系人:徐小姐 

上海联络处:上海易发文化信息咨询策划有限公司地址:上海普陀区江宁路1220弄4号1102室(音乐广场)  电话:15601721568  

邮箱:3345841932@qq.com   191409943@qq.com

您是本站的第 15864 位访客! 技术支持: 明企科技 管理入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349号